1)23.第 23 章_八零年代金满仓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全本八零年代金满仓!

  知识青年下乡,在六八年之前就已经有过几批,最早是五十年代,城里的娃儿自愿去农村和边远的山区参加劳动。那时候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知识青年去支援条件艰苦的地方,无疑成了一股重要的力量。

  但是那时的知识青年下乡,却仅仅只有少量的志愿者,并没有形成大规模的运动。然而六八年这一次,却掀起了热潮。

  老三届学生积压,毕业分配的去向,这是当时的中国急需解决的问题,知识青年下乡,使得这批学生有了新的出路。

  湖泉村也迎来了十来个知识青年,分散安排在村民家。杨国平家条件好,队里给安排住进了两个年轻姑娘。两个人都是二十岁左右的年纪,生得水灵标致,腰身挺拔,就像一株蓬勃向上生长的青松。

  “这位叫左亚辉,她是从艺校毕业的,”队长杨林江先指着高个儿的那个向杨国平一家介绍:“人家可会唱歌了,以后咱们队上有人带着跳忠字舞了!”

  农闲时,大队上会组织一些活动,学习mao主席语录,跳忠字舞,湖泉村好几回都没有比得过别的生产队,杨林江一直深以为憾,这次听说来了知识青年,他赶着先上大队部去挑人,别的队里都喜欢男知青,可他却拣着女的挑。

  有人笑他:“老杨啊,怎么净选些姑娘家?到时候咱们几个队比起来,可别嚷嚷说就是选了女知青才会落后的!”

  杨林江笑了笑不说话,心里头暗自嘀咕,你们晓得个屁!男女搭配,干活不累!湖泉村多的是年轻后生子,姑娘比较少,男多女少不平衡,平常有姑娘在的时候,那些后生干活都比平常要起劲,如今来了城里头的女知青,队上的后生子还不干劲十足?更别说这些女知青里头还有艺校毕业的,肯定能歌善舞,以后大队要搞啥活动,湖泉村可就不会落后啦!

  看着别的人都拣了些男知青回去,杨江林心里头嘿嘿直乐,这些城里来的年轻后生,瘦津津的,站在那里跟芦苇杆子差不多,鼻子上还架副眼镜,要是干活的时候眼镜掉田里头,还不得眯着眼睛伸手到泥巴里去摸!

  得意洋洋带了十位女知青回了湖泉村,杨江林就琢磨着要把她们放到哪些人家住着才好,对于左亚辉他尤其看重,这可是村里的宝贝疙瘩,得放到好人家住着才行。挑来挑去,他选中了杨国平家。

  杨国平家的经济条件摆在那里,是村里的富裕户,这当然首要原因,更要紧的是老杨家三个儿子都结婚了,而且还本分老实,应该不会传出什么风言风语,早几年,隔壁队上就有一个女知青和村里的后生搅和到一处,那后生家里早就给他相中了一门亲事,后生喜欢上那女知青了,生死不肯和人家结婚,没想到他家看中的姑

  请收藏:https://m.gwyl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