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000所的诞生(五)_工业之动力帝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pc75研计划相当于后世收费软件的阉割体验版,维持一款载客过7o人、最大起飞重量接近四十吨的大型支线客机生产、研团队至少需要15oo人,按商飞在德国组建人力资源为参考。整个团队年均1。5亿美元是最少的开销。

  按照pc75八年左右的研周期12亿美元仅仅可以满足项目的人力成本而已,当时限于共和国穷掉渣的国际形象,bb根本没有针对pc75项目全新建厂的打算,最大限度利用共和国和bb现有的航空生产工厂、设备才是pc75项目的选择。

  当然,一旦选择利用现有设备生产pc75,bb相对共和国航空工业先进了无数的硬件设施就代表着bb在生产方面的话语权要远大于共和国。也意味着pc75项目的合同分工德国人处于强势的主导地位,绝不可能谈成远嘉和bb达成的那种成果。

  所谓出多少钱就享受多大的收获,免费的午餐压根就不可能在国际合作中出现。

  远嘉之所以能在1oo客机的项目分工上和bb平分秋色,在bb生产研体系之外另起炉灶和bb均摊所有的投资风险才是重点。

  在当初成立b宇航的谈判中远嘉和bb针对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达到了锱铢必较的程度,比如远嘉背靠共和国的广阔市场、在国内民航界有一定的影响力,bb拥有先进的技术和采购先进技术的良好管道,这种双方公认的优势都是一对一对的相互抵消,最后bb以微弱的优势胜出,反应到合约分工上就是bb最终多占了3的项目工程总量。

  左右远嘉开年会之前梁远闲来无事。觉唐婉和两个丫头对航空产业的总总内幕一副感兴趣的模样,梁远索性以b宇航成立为例,把远嘉和bb当初谈判时的总总暗战争执说了个通透。

  “国际合作向来是一分钱一分货,花费12亿美元的pc75计划如果能执行下去。虽然名义上我们拥有了pc75客机的知识产权,但实质上我们掌握的只是部分外壳而已,别说类似电传、液压、导航等航电、机电设备德国人不可能放手,哪怕我们能否独立对这个外壳进行大幅整改都在两可之间。”梁远最后总结道

  梁远这话可是半点无虚,航空工业的门槛绝对是人类科技最难的几座巅峰之一。哪怕是壳子在后世也有无数达或是展中国家倒在门槛或是门槛附近,例如韩国、瑞典、印尼、波兰、意大利、西班牙、阿根廷等等等等。

  当然名义上有个壳子也算是自主知识产权的一种,比如从麦道弄来机身,从乌克兰搞到机翼,从航空标准件螺丝钉开始直到动机、飞行控制率全都国际化招标,在打上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国际化市场运作标签,简直完爆所有部件都要国内中国人自己生产的农

  请收藏:https://m.gwyl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