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88章 三月三,杨李开_大魏春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咬几口肥肉。而吐谷浑与南梁已吃了大亏,必然会小心提防,且山高路远,若遣大军远征,十有八九会得不偿失,是以,李承志才会转而求其次,才瞅准了比我朝更弱,却离西海更近的南梁……”

  稍一顿,刘芳又道,“而这只是其一,其二则为占据大义。

  说句不怕太后与陛下怪罪,更不怕朝野非义之言:自烈祖(元魏开国皇帝,道武帝拓跋硅)立国之始,我元魏与柔然、南梁便为死仇。吐谷浑虽与皇族同出一脉,但因河西归属多有争端,嫌隙日重,其数代君王多亲近南朝、柔然,而远我元魏。

  百年以来,我朝与这三国征伐不断,凡与这三国相邻之州百姓、军民早已不堪重负,苦不堪言。便如六镇,为何高肇稍一蛊惑,便应者如云?

  而如今倒好,太后与任澄王饮鸩止渴,许以重利,公然引胡族大军犯我天朝,是以莫说中原之地的汉民,只看深受柔然与吐谷浑之苦的六镇、枹罕、鄯善、河州等地,凡军将兵民,得知此讯,无不一是对朝廷心灰意冷……

  但李承志突出奇军,接连大胜,使二胡逾三十万大军丢盔弃甲,如丧家之犬般逃回老巢,未进我汉土分毫。

  之后西海又见好就收,不犯关中与六镇秋毫。更是令麾下大肆收买民心……老夫且问伱,若你为陇西、六镇之民,会如何做想?”

  元渊的心已然凉了半截。

  怪不得与西海接战之时一触就溃,不堪一击的降军、镇民,归附西海后短短时日,就如脱胎换骨,勇不可敌?

  更怪不得元遥与奚康生坐拥大军二十万之众,却畏两万西海将卒似恶虎一般,如缩头乌龟一般据关不出?

  只因朝廷已丢了大义,失了民心,更失了军心。

  反观李承志,宁死不屈,御敌予外,使边镇、关中之民免受胡族侵害,再加审时度势,主动罢战,自然使万民归心……

  如此一想,西海罢兵言和,并非只是因缺兵少粮,或是不得已为之,还有收买民心的用意。

  而转攻南梁,怕也不只是抢人、抢地、抢粮那般简单。

  与柔然相比,元魏与南朝更是世仇,不死不休。若是再收复陷于南梁的梁州(秦岭以南)旧土,李承志更是会名声大燥,声震川蜀与两淮。

  更有甚者,怕是李承志早已看穿朝廷所图,是以才令朝廷割让岐州之地。便是想将入关诸道握在手中,以绝了朝廷与南梁媾和,迁调南军北上之谋……

  想到此处,元渊何止是凉透的心,上到头发梢,下至脚掌心,包括中间的四肢百骸,无不凉了个通透。

  他怅然若失,许久才道:“李承志之谋略……焉能如此深远?”

  远么?

  若是与当年他还未入京,便遣部曲西循,继而图谋河西相比,如今之谋划不值一提。

  如此一论,已然身死道消的元英也罢

  请收藏:https://m.gwyl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