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693章 养精蓄锐(二)_大魏春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方至酒泉、张掖,便被巡检司寻到了根角,莫说是镇夷城,连表是县都进不了。

  亦如涌至敦煌的绣衣卫,亦是巡检司查到端倪。报予李承志之后,李承志一不做二不休,直接遣了一营予李松,将元晖的徒子徒孙彻底拔起,包括元鸷,也被李松一怒之下斩了头。

  如此得力,已隐有几分明初锦衣卫的风采,李承志也是始料未及。他当然知道这是一把双刃剑,但非常时期,只能行非常之事,不得不用。

  限制权衡自然再所难免,李承索性一拆为若干,归于军中,听各将调遣。

  如此一来,他身边也就剩了千余,主务还是直驾侍卫,自然也就不会尾大难掉。但探查各曹主事是否称职,各场是否如期完工,自然轻轻松松。

  崔光是能臣,是干吏,这毋容置疑。而西海多是新鲜事务,崔光再是能干,一时半会也是两眼一抹黑,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

  如此,李始良这位历尽数曹,于西海诸务通晓程度已不在李松、李亮之下的吏曹、工曹主事的态度就尤为重要。

  所以李承志几乎是耳提面命,日日劝,夜夜讲,以防李始良心存芥蒂,更怕他与早为西海中坚的李氏仆臣架空崔光。

  好在李承志威严渐重,李始良也是豁达晓理之人,深知若取这天下,只靠这三两百李氏族人无疑于痴人说梦。

  他也更知千金买马骨的道理,是以对崔光言听计从,向来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是以这尚书省,还真就没怎么磕绊就走上了正轨。

  大致就一句话:李承志还是相当满意的……

  不多时,一行百余骑就到了河东。

  大致就在军营以西两里,略偏向南的位置。略靠近军营,大都是车厂、军粮、被服等污染小的军需作坊。再往东,则是如军械、币厂、纸厂等需要开炉烧煤的工厂。

  也是因为河西风多,且一年足有三百天刮的是西北风的原因。

  但不刮风的时候,就比较有意思了:煤灰漂的到处都是,本是已然发黄的树叶,全被染的漆墨。这还不到午时,门口站岗的兵卒一个个的全顶着黑鼻梁。

  这也是发展过快的弊病:以前人少,厂区自然不需要建多大。又为了少修路,自然是一间挨一间。

  现在不得不扩大产能,只能日以继夜,加班加点,污染自然就再所难免。

  不过只是暂时。

  既要图谋天下,逐鹿中原,再将军政中心放在镇夷就不太合适了。

  一是四战之地,无险可守,若临时建城耗费又太大。

  二是太远,若哪一日真能占了关中,往洛京、河东,更或是江南进军时,岂不是要走三四千里的路?

  最好的办法是随占随建。

  如果与邢峦开战后,朝廷不敢全力反扑,那就说明陇西也暂时不会发生大的战事,至少两到三年以内是不用担心的。

  所以李承志

  请收藏:https://m.gwyl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