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二九三章 最后的闹剧(十九)_新顺1730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认,这样必然会让金融资本集团迅速扩张,土地投机行为不可避免。

  而且显而易见的,会导致金融资本囤积土地,然后再切割成小块售卖,赚取差价,甚至金融资本会大放高利贷。

  但是,同样的,依靠小农购买,让国有土地迅速完成私有化,从而快速变现,用来偿还国债和作为发展制造业的补贴,显然太慢了。

  凡事,都有好坏两面。

  土地投机固然是坏的一面,但只要能够快速地完成制造业发展,那么其好的一面就胜过坏的一面。

  汉密尔顿认为,只要能够建立一个强效的、高效的中央集权的政府,依靠调控手段和国家投资全力发展制造业,那么这种土地法带来的负面的土地投机问题,就是可以接受的。

  归根结底。

  经济结构上,这是“小农经济主导”和“资本主义工商业主导”之争。

  政府构成上,这是州权分散和中央集权之争。

  阶级属性上,是资本和小农之争。

  客观的讲,汉密尔顿的政策,失败了。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这一套土地法,助长了金融资本的快速生长、造成了高利贷和转租问题长期压制了土地开发的节奏。

  并且因为汉密尔顿的纽堡阴谋失败、中央集权构建失败、以及他的制造业发展规划被否……

  他预想的好处,没怎么见着。

  他心知肚明的坏处,却是处处生花。

  但是,最终,汉密尔顿的思路,却以一种“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方式,完成了。

  即,前期的土地投机活动,快速造就了一批资本雄厚的金融集团。

  而伴随着汉密尔顿死后,铁路的出现,这批完成了积累的资本雄厚的金融集团,以手中的大量从土地投机中积累的资本,投资到运河、铁路的建设中。

  最终,因为运河、铁路的建设,使得《宅地法》有了现实意义,也最终推动了西进运动。

  应该说,汉密尔顿的思路,是清晰的、正确的。但终究,还是少考虑了一个问题。

  他认为,北美当时不缺资源、不缺土地,缺的是“积蓄在一起的资本”。这个资本,可以是私人,也可以是国家,比如他的集权构想和《制造业发展规划》。

  甚至,他对工商业的态度,也非常明确:挤死小农、挤死小手工业者,发展大企业才能和欧洲竞争,比如他的《威士忌税法》。

  包括说,他的土地法令,其设想,就在于:消灭潜在的小农,迫使他们隶属于资本,而不是拥有自己生产资料的自耕农,解决北美工商业劳动力不足的问题。

  但他的失败之处,在于没有考虑垦殖殖民地的痼疾,妄图在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消灭第一种私有制,并迅速建起第二种私有制。

  不过,鉴于北美的现状,他认识到了缺乏资本的现实,认识到了原始积累的重要性,以一种极端的

  请收藏:https://m.gwyl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