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终章 九三年(十一)_新顺1730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二次:大顺现在连印度的棉纱都不想要了,只想要印度的原棉。

  这个过程,不能简单地用“先进的生产力打败了落后的生产力”这种笼统至极的解释。

  相反,这种击败和强迫转型,假如一共十分的力量。

  大顺的棉纺织厂的隆隆机器声,最多占两分。

  剩下八分,是靠军舰、刺刀、大炮、士兵、税吏、朝廷的集权能力、社会力量的组织能力等等,得到的。

  并且,整个过程,相当的残酷。

  因为大顺这边着急,特别的着急。

  在历史上的英国,18世纪中叶,英国的商业资本和萌芽的工业资本,在东方贸易上,是对立的。这种对立的标志性产物,就是棉布禁止令。

  而在大顺这边,大顺的商业资本和萌芽的工业资本,在对印度的问题上,并不是对立的,相反是利益一致的:这是一场更多人参与的狂欢,工业资本要廉价棉纱、要市场;商业资本要劫夺的利润;甚至于大顺内部的一些手工业者,也受益于印度的棉纱。

  于是,大顺这边在印度非常的急。

  应该说,大顺在二三十年间,走完了历史上英国从1757年到1857年这百年间的路——对英国来说,这百年间,意味着棉纺织业的水平,从不如印度、到追平印度、再到超越印度;而对大顺而言,并不存在一个不如印度的阶段、也不存在一个追平印度的阶段,是以大顺上来走的就是超越印度的阶段。

  二三十年间。

  孟加拉的达卡,曾经堪比伦敦和巴黎的、手工业为主的城市。人口从18万,锐减到3万。

  《大唐西域记》里记载的迦尸国都城,【国大都城西临殑加河,长十八九里,广五六里。闾阎栉比,居人殷盛,家积巨万,室盈奇货。人性温恭,俗重强学,多信外道,少敬佛法。气序和,谷稼盛,果木扶疏,茂草靃靡】,短短二三十年间,城中到处充斥着失业的手工业者。

  这是手工业的背景。

  而在农业上,大顺还犯了一个极大极大的错误!

  那就是,大顺在一些占领地区,尤其是内地地区,试图把大顺的土地制度复制到印度。

  而大顺的土地制度,是存在巨大“缺陷”的:产权明晰、可以买卖。

  这个缺陷,当然会出问题。

  那就是,大顺的资本、印度的高利贷放贷者,开始拼命兼并土地。

  不是说这东西不好。

  而是说,英国900万人口,能拉出来13万军队、五六万黑森雇佣兵、旁边还有个北美可以泄压、外加海上霸权带来的工商业,所以圈地没出事。

  而印度的情况,不是这样。再者,大顺这边对土地私有制加可以买卖,那是已经形成了“正确”的社会意识。

  以及说,大顺在印度这边的巧取豪夺,征税等问题,使得小地产所有制,飞速地走向兼并。

  这

  请收藏:https://m.gwyl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