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八四章 三个人,一个印度_新顺1730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国家工业主义,让法国人取得全面优势,法国肯定扶植自己的工业,本身法国和大顺的贸易额就如同50岁男人的头发,法国要是取得了全面霸主地位,大顺想打进欧洲市场就更难了。

  馒头是刘钰战略决策的执行者,对于这一整套战略是认可且明白的,他自是要尽力达成刘钰期待的那种微妙平衡。

  杜普莱克斯也能够想到大顺要大张旗鼓地租借两条战舰给法国的深层原因,站在他的角度权衡之后,他还是选择接受,而不是拒绝。因为他也没有指望大顺帮着法国打仗,两国之间所谓的友情,不过就是互相利用。

  两边就此问题达成一致后,连条约都没签,口头上约定了一下若是战舰损毁的赔偿数目就是。

  送走了馒头后,杜普莱克斯看着自己桌上的印度地图,构想着自己的战略。

  他从前往广州主持重组后的法国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而崭露头角后,加上他父亲董事会成员的身份,早就基本被内定为法国驻印度的总督了。

  如今正式接手,便要开始自己的宏图大略。

  在他看来,英国在印度占据着孟买,在印度北部势力庞大。但英国人在战略上,是有问题的。

  杜普莱克斯是训练印度土兵的第一人,他经过这些人的观察,认为良好的军纪和新式的装备,要比单纯的人数重要得多。印度王公和节度使的庞大军队,已不能再与少量而精良的欧洲军队为敌了。

  而欧洲军队的优势,并不是人种,而是训练、后勤和一整套的战术体系。如果能够将印度人,按照法国式的军队训练,那么法国东印度公司将会在印度占据绝对的优势。

  法国军装、法国军官、法国军械、法国操典,法国口令。除了兵员是印度的,从后勤到口令,全都是法国式的。

  如果能拥有五千左右这样的土兵队伍,就可以不断扩大法国的势力。

  而他的对手,英国人,此时并没有训练印度土兵。而是和印度王公合作,以少量的英国军队,配合印度节度使的老旧军队一起作战。

  在杜普莱克斯看来,这显然是错误的。而且,杜普莱克斯认为,英国人缺乏足够的战略眼光,对于印度的局势,不能够敏锐地把握印度王公贵族的短视和卖国心态,要么选择敌对、要么选择合作,并没有插手节度使内斗的想法。

  从后世的结果来看,杜普莱克斯的战略眼光相当不错。如同法国的74炮战列舰,被英国俘获后,在英国发扬光大一般;杜普莱克斯的“土兵”和“扶植代理人”的策略,也被英国人最终在印度发扬光大,而且效果显著。

  但此时,英国人既不训练土兵,也没有掺和节度使的内斗,这在杜普莱克斯看来,当然是不合格的总督。

  他觉得,自己占据了巨大的优势。

  …………

  返回

  请收藏:https://m.gwyl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