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一四章 下南洋到底为了啥(上)_新顺1730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运,从来不是问题。

  倘若海军没有证明自己“可以镇着整个南洋”;倘若没有完成下南洋、彻底驱逐西洋势力……那么,废漕改海就是一句空话。

  今儿把运河废了,明儿西洋人的舰队直接拦断了长江流域到京城的海路,南方来一场叛乱,西洋人稍微一支持,效刘钰在日本土佐之事,则恐天下大乱。

  是以下南洋,意味着废漕改海最大的担忧也消散了。

  随之而来的,就是钱的问题。

  南洋也好、贸易也罢,是为了挣钱。

  挣钱,是为了花,尤其是对皇帝而言,皇帝没必要当守财奴,弄到钱是为了花出去。

  在皇帝看来,若下南洋成功、若垄断香料贸易成功、若垄断东西方贸易成功、若全面接盘VOC在亚洲的商馆市场……多出来的这笔钱,优先往哪花?

  这些问题,牛二等人没资格考虑,也不可能考虑。

  但这个问题很现实。

  当年江苏节度使提议废漕改海,刘钰闷着头不说话,也不表态。皇帝也是一种和稀泥的态度。

  但实际上,皇帝是认可江苏节度使的考量的。

  运河、黄淮,自送宋代以水代兵之后,已然成为了帝国之癌。曾经最为富庶的黄淮,如今成了大片的贫困区。很多明末发生的奇幻故事,诸如除夜权、比如佃户要为主家避讳等等,都是发生在黄淮地区。

  而且大顺的天下取自大明,大明从哪起家的?这一点没有王朝比大顺更在意黄淮地区。

  这里不能席卷天下,但很容易“为王前驱”,地处帝国的腹心之地,乱起来就是纵横数省、隔断南北。

  虽然因着运河、淮河、黄河的分割、阻隔,使得这里即便爆发起义,也容易被困死。

  但若是这里持续糜烂,消耗帝国的军力财力,就很容易为王前驱,其余更适合的地方就可能出现一股势力。

  站在皇帝的角度,整个逻辑是这样的:

  要废漕改海,首先要确保南洋的安稳,没有强大的海军势力可以威胁到海运,保证京城的粮食。

  要保证南洋的安稳,就需要一支舰队。所以为了这支舰队,要投钱。

  要废漕改海的同时,还能安置黄淮运河地区的百姓,这就需要钱。

  原本的赋税和支持,基本平衡,捉襟见肘。需要新的财源,来保证废漕改海的费用。

  新的钱从哪里来?

  南洋。

  至于说解决人多地少的矛盾,皇帝也有自己的想法。

  百姓活不下去,才会下南洋。只要让朝廷在南洋有一定的势力,政策上允许百姓下南洋,但并不是如同内地省份一样管辖,这不也可以解决吗?

  朝廷每年收的税,除了打仗、官员开销、军费等,很多都要用在赈灾、救济这些事上。

  因为大顺得天下的过程,使得大顺对于赈济和救灾相当在意。毕竟太祖皇帝怎么起家的,也怕后人有学有样。正

  请收藏:https://m.gwyl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