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6覃氏(二)_明匪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个马军司。新营初立,自不可能让那两千人全属一营。大概来说,就是将旧营的左、右两司拨入新营,然后旧营吸收原先白、刘二部的半数人马补充。这还只是最粗枝大叶的调配,往下更细到一司一队的人事调配,极为复杂。事情虽琐,却不得不做,只有如此才能将所有兵权紧紧抓在自己手中,这并非是赵当世小肚鸡肠,而是带兵必由之道。白、刘二人见惯了这种场面,也不会有什么反感,皆尽力配合。

  一连五日,两营安排方才初步完善。大致如下:旧营称为中营,新营称为前营。赵当世自任都指挥使,掌控两营。之前他也想过总兵、参将之类的职务,但想来自己尚为流贼,以此自称,未免沫猴而冠,惹旁人笑。故而择选了个稍稍不那么明确,又带有些古味的军职。侯大贵与徐珲两个也鸡犬升天,随之“升官”,一个任中营千总,一个任前营千总,同时又分别兼任各自营下前司把总。他二人一向为赵当世左膀右臂,在军中很有威望,旁人自无异议。

  中营的前司、后司与马军司都没动,王来兴与杨成府还是分别任把总职。白蛟龙则担任了左司把总。明面上他带的人少了,但实际上,这左司五百人中多有从赵营旧部中调拨过来的兵士,战斗力比之前他的部下强上不少。他不是生瓜蛋'子,心里这杆秤还是有的,当然不会不满。右司把总赵当世选了吴鸣凤担任。侯大贵与徐珲都表示反对。他们认为这姓吴的过于油滑,又没有立过“投名状”能死心塌地跟着赵营,不值得信任,可赵当世还是坚持己见。不信任归不信任,从大获山直到这里,此人还是提出了好些有用的建议,若没他,赵营的处境不会像今天这么宽渥。再者,他好歹也曾是一地千户,带过人的,无论眼界还是组织能力都比底层提拔上来的军士高上不少。

  赵营还处于草创期,赵当世遵循“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原则,只要有能力的就给予任用。他不比明廷,轻轻松松就能笼络到多如过江之鲫的人才。在别人眼中他再厉害,也不过是个流寇,还称不上足以托付身家性命的良木贤主。对于人才,无论大小,都只能捞到一个是一个。人无完人,再挑肥拣瘦,可就真的无人可用了。

  吴鸣凤对赵当世的任命也很是惊诧。只不过他有些城府,在最初措手不及过后,爽快地接受了把总的职务。旁人瞧他不喜不怒的模样,也猜不出他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

  新营四个司,除前司把总由徐珲兼任、郝摇旗仍然任职右司外,左司提拔了郭虎头上来。这是徐珲向赵当世推荐的。赵当世本就欣赏郭虎头的骁勇,后来在青山盖,他又能有机智,号召兵士推雪球阻碍官军,看来并不是单纯的莽夫,便准

  请收藏:https://m.gwyl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