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九十三章 攻防心理(七)_新顺1730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没有关税保护,北美会发展起来冶铁业吗?

  在起步阶段,就被瑞典和俄国给冲死了。

  瑞典的大矿不提,俄国自彼得后就实行的农奴定期去工厂服役的制度,使得很长一段时间内,英国都需要进口俄国的生铁。

  但,历史总是这样的。

  因为有重商主义个航海条例,所以保护了北美从一片荒芜中发展起来了工商业,没有在起步阶段就被荷兰的羊绒、法国的酒、北欧的铁、俄国的皮所冲垮。

  然而,因为发展起来了,所以现在他们已经不再满足狭窄的英伦市场,资本已经积累起来了、产业已经发展了,需要更大更广阔的市场,于是,重商主义和《航海条例》,卡在了一个微妙的阈值上。

  到现在为止的这个阈值,是有明显的南北分界线的。

  北方州,单就此时,可以明确地说,就是航海条例和重商主义的受益者。

  南方州,单就此时,可以明确地说,就是航海条例和重商主义的受害者。

  北方州的工商业,没有早期的关税保护,会死。

  为什么一般以1750年作为这个得利还是受损的阈值?

  从大环境上,1750年代,英国正式消灭了自耕农,工业开始了大发展,伦敦的工业开始需要市场和原材料,并且试图占据高端市场。

  其标志,就是1750年的《钢铁法案》,要求北美不得发展金属切割业,但鼓励北美发展冶铁业。

  英国的法,都是留漏洞的。

  比如说,大顺走私集团仔细研究过的《曼彻斯特法案》,不准生产纯棉布,但是如果往里面加了麻或者毛,哪怕你加一根呢,理论上那也不是纯棉布。

  同样的,铸铁、造锅、铁壶等等这些东西,是钢铁切割工业吗?显然不是,切割铁业,是此时的技术上游,高利润高附加值产业,并不是说不准冶铁炼钢。

  比如“北美钢铁公司”,就是这个法案出台之后,伦敦的金融资本在宾夕法尼亚投资的,而且一次性就投资了230万两白银。

  北美十三州不想做产业链低端,不想做原材料产地,想搞高附加值产业,当然是正当且合理的。

  以进步的视角,刘钰连大顺自己的西洋贸易公司和东洋贸易公司都反对,要不是为了强加给他们训练水手、强制他们造远航船加强战争潜力的目的,他肯定是要狂喷这种模式的。

  但是,北方州现在的现实,是大顺这边的货物源源不断地以“北欧工业品”的名头,往北美送。

  北方工业发达的州,或者说北方的工业资本集团,受到了“北欧”工业品的极大威胁。

  廉价的曼彻斯特同款以假乱真的掺了羊毛的布匹。

  棉布。

  瓷器。

  丝绸。

  铁器。

  黄铜。

  木器。

  漆器……

  几乎是全产业的冲击,甚至包括火枪。

  在这种情况下,本来处在阈值的

  请收藏:https://m.gwyl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